不同的節日一般習俗都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個節日都有它本身獨特的特征,正是因為不一樣的元素,因此活動都是不同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元宵節可以舞龍嗎_元宵節為什么要舞龍燈,希望你喜歡。

元宵節可以舞龍嗎
元宵節是舞龍的時間,在古人的心目中,龍具有呼風喚雨、消災除疫的功能,而我國自古即以農業立國,風調雨順對于生產生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古人極力希冀得到龍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時舞龍和在元宵節舞龍燈的習俗,每年到了元宵節的時候都會有舞龍的習俗。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于我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龍在中國是吉利的,是大家尊重的。
在民間說法中龍是吉祥的象征,每到新年、元宵或者廟會都會進行舞龍表示慶祝。龍是古人根據想象,將多種動物形象進行融合創造出來的一種形象,與鳳、龜、麒麟并成為四靈。龍的造型流暢優美,充滿力量,在傳說中掌管著人間雨露,所以和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全國各地都有龍王廟,一般以前的社會,農民都會在春耕之前就祭拜龍神,祈禱這一年風調雨順。
皇帝也會在干旱之年祭拜龍神,進行祈雨。早在商朝,青銅器上具有了龍的形象,元宵節雖然在漢代就確立,但祭祀龍的儀式在這之前就已經存在。人們把龍作為吉祥物放在祭祀慶典中,在祭祀的時候進行舞龍這種舞蹈,祈禱自己與龍同在,可以得到龍的庇佑。
后來人們開始用彩色的布料做成龍的身體,用長竹竿挑高,幾個人一組開始進行舞蹈的時候。祭祀的肅穆感就開始逐漸褪去,舞龍開始有了娛樂性質,后來在新春、元宵、廟會、或者慶祝豐收的時候,都會進行舞龍,地點一般是在龍王廟,現在大多在廣場上,伴隨著鑼鼓聲龍身游走,這種氣勢是比較壯觀的。
耍龍燈是一種習俗,而這習俗一般在正月十五我們會做,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而就是關于耍龍燈的起源,每年這個時間都會有一些刷龍燈的活動。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每年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是會吃元宵的。
2、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于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而且龍就是被大家作為吉利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