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所以說很有可能對于同一個傳統節日會有不同的了解。為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二月二龍抬頭南方人吃什么東西簡介,歡迎參閱。

二月二龍抬頭南方人吃什么東西
南方這一天也分祭肉,聚眾宴飲,奏樂歡娛。社祭作為民眾歡聚節日的習俗,在龍抬頭這天也會上演。《廣州府志》引《番禺志》載:“二月二日土地會,大小衙署及街巷無不召梨園奏樂娛神。”昔日那祭社的盛況及人們聚眾宴飲的歡娛場面,在這些記載中可見一斑。
莆田在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這一天的時候,龍抬頭這個說法,打牙祭,大聚餐”之俗。農歷二月初二,俗稱“二月二”,莆仙人稱二月二為“頭牙”,而且與臘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視。按地方方言,“做牙”也叫“打牙祭”。所謂“打牙祭”,在《現代漢語詞典》注解說:“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后來泛指偶而吃一頓豐盛的飯。”然而,在莆仙,整個正月里鬧元宵,都有“豐盛的菜肴”,算不上是“做牙”“打牙祭”。到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頭一次,所以稱為“頭牙”。“頭牙”這一天,按傳統慣例,各行業、商店鋪、包括各戶主,一到黃昏之前之后時段,置辦果品酒肴等,點香燭、燒“貢銀”、放鞭炮等。城里的把供案擺在自家店門前,鄉村的到田頭、社廟祭祀土地神,祈求可以順利豐收。
南方”二月二“主要以祭社習俗為主,祭龍習俗主要在龍升天的仲夏端午。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方,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為主的習俗。由于”地載萬物“、”聚財于地“,我國南方普遍祭拜土地神,土地神又被叫做”社“、”社神“、”土神“、“土地公”、”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古時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社日節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28] 在很久以前的時候,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中的祀典之神。時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并隨著華人的遷徙,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開花結果,慢慢的就落地生根了。
二月二的飲食較為豐富。一方面,不少地方將二月二視為過年的尾巴,會在這時將過年時留下的一些美味拿出來享用。另一方面,人們根據二月二這個節日的性質準備一下新的食品。
各地普遍把這天吃的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北京人二月二講究吃春餅,又把吃春餅叫做“吃龍鱗”。這是一種用自面烙成的雙層荷葉餅,可以揭開,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涂上甜面醬,卷上木須肉、豆芽拌粉絲、醬肘子等“盒子萊”,味道可口,吃著順味。
飲食篇
營養均衡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少酸多甜春季肝氣旺盛,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癥。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之品,如紅棗、蜂蜜等,忌酸澀。多食蔬菜人們經過冬季之后,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癥和某些皮膚病等。隨著春季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運動篇
多鍛煉到陽光充足、綠化好的地方活動,多做深呼吸,給大腦提供新鮮充足的氧氣,可使人心情舒暢,從而可提升自身免疫力、抗感冒。有氧運動每周3次快步走,每次30分鐘,步頻控制在每分鐘60~80步,結合養生功、瑜伽、太極拳等,能起到活動關節、放松肌肉、緩解身心疲勞的作用。
生活篇
頭部按摩春困的時候,可以做下頭部按摩。將手指合攏,指尖輕輕按在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轉6次,再以逆時針方向轉6次,可幫你恢復精神喲。養綠植給辦公桌增添一抹春色,擁有自己的天然氧吧,也是個提神醒腦、健康養生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