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節氣是為了紀念誰
關于谷雨的來歷,還有一些比較有趣的傳說。據古籍《淮南子》記載,谷雨的由來與倉頡有關。
傳說,在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需要一位才能出眾的史官,倉頡便走馬上任了。他以結繩記事,把各項事務記錄的十分清楚,頗受黃帝賞識。
但后來社會進步了,結繩記事漸漸地不再能夠完全滿足需求,倉頡十分發愁。有一次,他恰好跟著一個獵人外出狩獵,獵人指著地上的各種野獸的蹤跡向倉頡講解,如何據此判斷野獸的去向。
受到啟發的倉頡依類象形,終于創造出文字。當時天下正遭受災荒,倉頡造字感動了上天,就下了一場特殊的“雨”,落下數不清的谷米糧食,后人就把這一天叫做“谷雨”。
倉頡去世后,被人們安葬在他的家鄉。每逢谷雨,當地會舉行拜倉頡的廟會以示紀念,會期長達十天,既然隆重莊嚴的祭祀儀式,也有扭秧歌、耍灶火等表演,熱鬧非凡。
1、賞牡丹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
2、摘谷雨茶
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
3、吃春
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進入谷雨節氣,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江南一帶降水明顯增多,尤其是在華南地區,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
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處在暮春時節的谷雨,意味著春將盡,夏將至,冷空氣大舉南侵的情況比較少了,但影響北方的冷空氣活動并不消停。
谷雨期間正是北方多地風最大的節氣,因此往往最易有沙塵。4月是我國沙塵天氣最高發的月份,氣溫比3月明顯偏高,土壤干燥、疏松;空氣層不穩定,上層風動量下傳,鋒面氣旋活躍,容易引發大風及沙塵天氣。其次是春旱。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區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谷雨期間,北方最期待降雨,無論是東北的春播,還是華北的冬小麥都需要雨水的滋潤,正所謂“雨生百谷”,表示這個時期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重要。同時,春旱也是林草火災的幫兇,林區更需要加強林火監測和防范。
對于南方來說,谷雨期間一般不缺雨,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且對流天氣頻發。提醒江南、華南地區需特別警惕局部的雷暴、冰雹、狂風、龍卷等災害性天氣,目前華南已進入前汛期,要注意警惕短時強降雨強對流等天氣。
谷雨是春季,它是二十四個節氣里面的第六個節氣,還是屬于春季最后的一個節氣。其實說起來就是播谷陣雨的含義,就在谷雨期間的雨水量明顯會上升,對于谷類農作物的成長會有益處。
谷雨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古代解釋即所謂“雨生百谷”,故此得名。每年陽歷4月19日至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為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