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的來歷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曾提到過芒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意為澤草叢生的地方可種莊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葉曾提到:“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1、送花神
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此俗今已不存,但從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可窺見一斑:“(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里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2、安苗
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3、嫁樹
芒種是農忙季節,在山西榮河開始收獲大、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說:“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節氣,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而在河北鹽山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這是芒種節氣習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4、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5、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干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于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圩田好作,五月難過”的農諺體現了在抗災能力極低的舊社會農民對梅雨成災的憂慮。在“樣樣都忙”的芒種之時,防汛抗災工作千萬不可放松。
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芒種糜子急種谷”,糜子是一種生長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種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種,也不超過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種的莊稼。所以華北地區遇到天早無雨,其它作物誤了節氣時,多用它來彌補,同樣能獲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況下,芒種種糜子時,種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長期長。
1、種植一些旺財植物
種植的植物可以是大型的,也可以是小型的;可以是草本的,也可以是木本的;可以是一年生的,也可以是多年生的。根據實際情況,由自己選擇。需要注意的是枝葉要圓潤的、名字要吉祥的。
2、理順人脈關系
有人說,這年頭,人脈就是錢。但有的人明明有很好的人脈關系,卻沒有好好利用,更沒有變成效益。如果想提升財運的話,建議調整心態,梳理一下自己的人際關系,制定計劃,看看如何進一步溝通,轉化出好的財運來。
芒種
3、增強健康運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其他都免談。芒種時節,天氣炎熱,夏季高發的各種疾病潛伏待發。預防疾病,強身健體也就成了增強健康的內外保障。
1、祛濕。
芒種時節,南方多雨極易引起脾濕,脾主肌肉,四肢會出現困倦無力等癥狀,平時要注意健脾祛濕。此時節人們出汗較多,為了防止濕邪入侵,被汗水打濕的衣物要及時更換,并經常洗澡。但需要注意的是,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
《黃帝內經》認為,養生要“順四時,適寒暑”,養生方法也要根據芒種所特有的氣候特點來制定,首先就是要做到涼血祛濕,平時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如黃瓜、絲瓜、南瓜、西瓜等,既能清暑又能祛濕,還可解毒涼血,比較適合這個節氣食用。
2、防暑濕,養心肺。
中醫認為,心與小腸相表里,從芒種開始,濕熱更重,若心火重、小腸積熱,就會出現小便黃短、舌紅苔黃、大便秘結、口舌生瘡等癥狀,此時應該少吃熱性食物,如羊肉等,多吃黃瓜、青菜、綠豆等。此外,芒種時節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薏米、山藥、白扁豆、粳米粥等。
芒種時節,最惱人的是吃什么都不香。名醫孫思邈曾提出:“夏宜增辛減卻苦。”他認為夏季心火當令,而苦味入心,所以可適當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火,但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則會損傷肺氣,可以適當吃些辣味食物,以補肺氣。另外,夏季炎熱,千萬不能吃肥甘膩補之品,以免使脾胃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