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潮汕地區有哪些習俗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立冬節氣,在歷史上的斗柄指向十二月,揆度養生方面也有意義,指針物寓意意義萬物收藏,農歷的立冬是六庚解鎖的開端,物候包括雷暴聲明顯減少或者停止、大風降溫、大風刮霜、實際上是陰盛陽衰,陽散寒露。雷暴聲明顯減少或者停止、霜降節氣到來的時候,陰霜經常泛起,大風降溫也是接著而來,霜降之時陰氣盛極,霜露凝結于野草草木之上,為樹木凋零萬物收藏之始。
在潮汕地區,立冬有“吃番薯粥”的傳統。雖然番薯是潮汕地區常見的農作物,家家戶戶都會種植,但在這一天,孩子們卻會向大人們討要番薯,然后煲番薯粥。此外,還有一些人會在這一天做番薯餅。潮汕民間認為,番薯能“補虛勞,益氣力”,還能治病后虛熱,滋肺氣,故而受到普遍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