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即每年農歷十二月八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臘八節為什么吃臘八面,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臘八節為什么吃臘八面
我國自漢朝起,每年農歷十二月要舉行年終臘祭,故此農歷十二月叫做臘月,十二月初八又叫臘八。也許還因為臘月初五才煮了“五豆粥”,初八又煮便顯得重復,為調節、變換口味,農歷臘月八這天,關中地區尤其是陜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一帶,都要在早上吃一頓面條,俗稱“臘八面”。
每天總吃粗糧“憶苦思甜”也不是辦法,借給佛獻禮,自己也跟著吃點好的,也算沾了佛的光吧。因為關中人一向認為豆類、包谷均是粗糧雜糧、而小麥面粉是細糧,營養高、且好吃,村人向往的好日子也就是“白面饃饃干撈面,油潑辣子調一碗”。
據說,人吃了“臘八面”,福壽、康樂,平安;雞吃了,愛下蛋;羊吃了,愛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兩個牛犢子……因而,莊稼人特別敬重臘八節的“臘八面”。
俗話說,十里同鄉不同俗。全國之大,臘八這天的民俗吃法,多了去了。關中地區尤其是渭南的白水、渭北合陽、澄城農村一帶,在臘月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關中不喝臘八粥的原因,有種一種說法是,按照關中的習俗,臘月初五是吃“五豆粥”,臘八就不想再喝粥了,所以,根據關中人愛食面的習慣,改吃了臘八面。
另一種說法更可信些,據考證,在清朝中頁,臘八粥在關中依舊流行,可能是清朝后期的幾次大災荒,整日以野菜稀粥度日的普通百姓,在祭祖的臘八節也想給列祖列宗(其實是給自己)吃口硬貨,臘八面才得以流行。
原來,據我國古書記載,“臘”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其中尤以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后來稱之為“臘祭”,因此,人們也就將農歷十二月稱之為“臘月”,將舉行冬祭的這一天稱為“臘日”。
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并祈求豐收和吉祥,但并不喝臘八粥,至于在這一天喝臘八粥的習俗,還和佛教有關呢!
據傳,“臘八”這一天,是佛祖“成道日”,佛祖釋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遍游印度的名山大川,到處訪問賢明。
有一天他來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時,由于又累又餓,終于昏倒在地。正好這時,一位牧女放牧來到這里,趕忙把自己身上帶的午餐拿出來,用火加熱后,一口一口地喂釋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用粟米熬成的粥,還有從山上采來的各種水果,這對于多日不見水米的釋迦牟尼來說,真是美味甘露。之后,他元氣恢復,精神振奮,在尼連河里洗了個澡,然后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從那以后,每當到了臘月初七這一天,寺院的僧侶都取清新的谷果,洗凈器皿,終夜張羅,到天明時熬成熟粥用以供奉佛祖。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熬成粥來供佛。據宋代吳白牧撰寫的《夢梁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到了臘八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要做大量的臘八粥。
后來廣大民間也爭相效仿煮臘八粥,全家聚食,并饋送親友。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俗而流傳下來。
冰塊
這里的冰塊就是普通的冰塊,因為有俗語叫做“臘七臘八,凍死寒鴉”。指的就是在臘七臘八的時候,是一年里面比較冷的時候,能夠把特別耐寒的寒鴉凍死。還有一句俗語叫做“臘八冰,吃不壞人”。說的就是臘八節吃冰的習俗,在臘月初七的時候,用盆裝水,等到臘八的'時候,水盆里的水就結冰了,然后把冰塊敲碎了食用,有一種說法就是在臘八節這天吃冰,接下來的一年都不會肚子痛。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用紫皮蒜泡在醋里,放置一段時間之后,原本白色的大蒜就變成綠色了。而在臘八節的這天有些地區的人就會食用臘八蒜。
臘八豆腐
在安徽省的部分地區,會在臘八節這天吃臘八豆腐,而臘八豆腐則是在臘八節之前就把豆腐曬干,曬豆腐的時候還要抹上一些鹽水,想要口味更好一些的話,則可以放些蝦米之類的,這樣曬干的豆腐到了臘八節這天可以直接單獨作為一道菜食用,也可以和其他葷食一起炒著吃。
臘八粥
臘八這天我國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即是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臘八蒜
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1、穿衣戴帽原則
臘八左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間段,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外出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同時,臘八前后,大家出門可盡量穿高領衣服,戴上圍巾。晚上睡覺時,別把肩膀露在外面;腰或膝關節不好的人,可以戴上一個護腰或護膝;睡覺前還可用熱水先泡泡腳。
2、早臥晚起原則
冬天是“藏養”的季節,在冬天應“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冬天起床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更應早睡,有利于防病。
另外,注意不要蒙頭睡覺。因為被窩內空氣不流暢,再加上人體散發出來的體臭汗臭味、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腸道排出的有害氣體,致使被窩內空氣混濁。如果蒙頭睡覺,會使體內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則會影響大腸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時會出現頭昏腦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記憶衰退等癥狀。
3、適當運動原則
人在寒冷天里陽氣虛弱,心肺負擔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時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簡單運動就可以,如在室內慢跑、做體操等。
如果氣溫有所回升,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室外鍛煉,時間最好是下午三點到四點,但陰天、雪天、大風天不要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