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回家不吉利嗎
大年初八不能出門這是因為在我國有些地方的民俗看來,初八是不能出門的。七不出,八不歸,初九一十往家飛。意思是說出了嫁的姑娘在正月里回娘家,一般是初七、初八是不適宜的,要到初九、初十才能回娘家。一十,就是指正月初十。但其實“七不出、八不歸”的真正含義有所不同。“七不出門”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也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大年初八不回家這是由于人們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正月初八晚上,人們無論是否去廟里進香祀星君(即順星),等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祭星時,要在案頭、灶臺、門檻、鍋臺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并點燃,叫“散燈花兒”,有避除不祥之意。
在農村有“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的說法。
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的意思是初七不適宜出門,初八在外的人不適宜回家。在一些地區,不僅在初七初八有這個禁忌,就連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也都是如此。
七不出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每個人家中都必不可少的東西,男人在出行前,要將家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準備好以后才出行,所以便有了七不出的說法。
八不歸指的是男人在外要遵守的八個規定,分別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男人在外違背了其中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親人的表現,所以男人在外要時刻遵守這八個規定后,才可以回到家中。
所以并不是說初八就不能回家,回家就會有什么不好的意思。其實不管是什么時候出門,什么時候回家,都是可以的,并沒有什么禁忌。
我們在古時候都比較注重節日的寓意,包括這些節日都應該注重什么樣的習俗這些也是我們需要去重視的。
在舊俗中,有著一定的禁忌而且在某種程度來講,正月初八是不可以回娘家的。如果在這一天回娘家的話,對一個人的發展大大不利,很有可能帶給新家運勢不好的體現,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盡量選擇正月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年初八這一天是谷子的生日,這一天是天氣非常晴朗的,也是一個稻谷豐收的天氣,我們會在這一天不吃煮熟的谷物,因為這會代表著我們重視農業的思想。另外在大年初八的這一天會有一個放生祈福的活動,我們會把自己家里養的一些鳥和魚放到外面放生,因為鳥是吃谷子的,他們可以去掠奪別人的收成,這樣會給自己的家中帶來一個好的運勢。
忌觀紅喜事
古代男女婚嫁很少選在正月,這是因為古代有“抬頭紅”之說。如果在正月結婚,正是太歲壓頭。這種做法不利于兒孫綿延,所以在古代很少有人會在正月結婚。但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是一種迷信,在正月結婚的人也不在少數。
忌打碎器物
大年初八正是鴻運當頭的日子,如果在這一天不小心打破了碗碟杯子,就會有“破運”的說法。如果在這一天真的不小心打破了碗碟杯子,一定要念幾句“歲歲平安”等吉祥話。然后把碎碗碟子放在神案上。即可化解災難。也有一種說法是用紅包包著碎片,扔到河中。然后嘴里念叨“撞破瓷,錢銀一大堆”即可。
父母對嫁出去的女兒都相當的牽掛,希望在新年能看到女兒跟家人,但其實嫁出去的女兒在初八這天回家不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