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不同地區的講究來看,大多數地方都不允許女生在大年初一這天回娘家拜年。因為大年初一這天,女生應該待在夫家與夫家的家人,為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最新大年初一回娘家拜年好嗎,歡迎參閱。

大年初一回娘家拜年好嗎
大年初一回娘家拜年的話會給娘家帶來霉運,所以這天最好不要回娘家。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會選擇在大年初二或者大年初三這兩天回娘家拜年。除此之外,每年的正月初十為請子婿日,所以岳父一般會宴請女兒女婿一起回娘家吃個飯。在古代正月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很浪費,所以人們會利用這些祭祀過神明的美食來招待女兒和女婿,作為初二女兒回門時的一個答禮。而正月十一這天,女兒和女婿回娘家時,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會出來門口迎接,表示娘家人對女婿的敬意和重視。選擇適合回娘家的日子回去會對自己的運勢比較有利,我們要根據每天適合的運勢來做。
因為在大年初一這天回娘家的話一定會給娘家帶來不好的運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初一都是不能回娘家的,而之所以這樣多是因為有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的說法,因此女方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一般來講大娘初一是沒人回娘家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方面,從婆家論,進了婆家們就是婆家人。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老少同歡,男女同樂,你作為人家的兒媳婦,在這個關鍵時刻離開,就是離開了大家、離開了婆家,顯然不合適;另一方面,從娘家論,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所以,想要在過年的時候獲得好運的話就根據自己當地的習俗和講究來做。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或缺的節日食品,還有很多解釋。年三十晚上十二點以前要包好餃子,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一般包三種餃子,一是葷的,晚上吃;二是素的,祭神用;三是驗歲的,包上硬幣、紅棗等,初一早晨吃。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征團圓發財。有些地方還會把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幣包在餃子里面,意為在新的一年里財源滾滾、好運不斷。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餃子古代叫“嬌耳”,民間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東漢末年,災害嚴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爛耳朵病。名醫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看見瘟疫流行,于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塊空地,搭起醫棚,架起大鍋,給人們舍藥治病,救活了很多窮人。
張仲景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燉,燉好后,把它們撈起來,剁碎,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樣的東西,下鍋煮好后,分給病人吃。人們叫這種東西為“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再喝下一碗湯,便兩耳發熱熱血沸騰,不久爛耳朵病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邊慶祝新年,邊慶祝爛耳朵的康復痊愈,就模仿“嬌耳”的樣子,做了過年的食物,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嬌耳”,后來才稱其為“餃子”。
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提及,餃子在明宮中稱為“扁食”。說正月初一,“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于內,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餃子作為大年初一的約定美食,可能是起于明代,而且還有在餃子中包物的特別游戲內容。
清代《燕京歲時記》也說,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餃)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這話就有些夸張了,改成“北國皆然”就妥帖多了。當然這里的“國”,也許特指京城。
餃子
山東是典型的北方省份,過春節的習俗也比較有代表性。有人說,從山東的過年習俗,可以看到北方大部分省份是如何過年的。山東人有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這絕對是家家戶戶春節期間不能少的東西。就山東各地而言,沒有太大差距,濟南人大年初一吃餃子,其余的十六個地市也是如此。
五福粥
大年初一如果不是吃除夕剩下的菜,也有的地方吃五福粥,里面有芋艿、白米、紅棗、豆腐、豇豆意思是“五福”降臨,那么為什么吃除夕剩下的菜呢?因為它帶有“連年有余”的吉祥意境哦!
年糕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群眾,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豐登”。
雞湯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雞蛋
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