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陳氏,是以潁川郡為郡望的名門望族,起源于潁川郡(今河南許昌市禹州市)。那么陳姓為什么叫穎川世家?今天小編整理了陳姓為什么叫潁川世家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陳姓為什么叫潁川世家
潁川世家指潁川陳氏
潁川陳氏是陳氏家族中人數最多的一支,他們從東漢太丘長陳起,在許昌、長葛一帶度過了一個半世紀的安定生活,歷史便推進到了西晉末年。
那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中原版蕩,士民紛紛向南遷徙。當時長江以南地區尚未被戰爭波及,社會秩序比較安定,陳姓和林、鄭、黃等姓越山度,來到了閩中。
到了南朝時期,陳姓成為閩中四大姓之一。有關資料表明,他們之中大多數是潁川派始祖陳之后。
陳的玄孫陳淮,曾在晉朝當過太尉,官職不小。他的孫子陳達在晉室南渡后當過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令。長城位于浙江北部,與安徽、江蘇毗鄰,是個偏僻的小縣,可是這里風光宜人,一丘一壑都顯得空凈明麗。陳達喜愛這里的山水之美。便攜家人居于此。
他的兒子陳康,曾當過東晉丞相的掾屬。從此以后,陳家每代都有人出仕,雖算不上簪纓世家,可也稱得上書香門第。傳至第八世文贊時,生了三個兒子:談先、霸先、休先。
三個兒子都有才能,其中最有出息的是霸先。他武藝高強,嫻熟兵書。屢立戰功,被梁朝封為陳王,后來代梁自立,建立陳朝,定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傳四世:文帝陳莜、廢帝陳伯宗、宣帝陳頊、后主陳叔寶。
陳后主是昏庸之君,一個好端端的國家被他弄得千瘡百孔。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派人將韓擒虎將陳攻滅,共立國32年。
陳姓既然衰落,便會產生分化。那些不甘心臣服者被隋朝誅殺,唯唯諾諾接受統治的人又成了新王朝的編戶齊民,這些有幸活下來的人,就成了當地潁川陳氏分支的始祖.
陳姓的總堂號是潁川堂。分堂號較多,包括:
三恪堂,孝思堂,報本堂,聚星堂,光裕堂,孝友堂,維德堂,尊親堂,三知堂,三相堂,三槐堂,三德堂,五云堂,仁趾堂,仁讓堂,介福堂,文星堂,文圃堂,文會堂,文蔚堂,文笵堂,六望堂,世德堂,永和堂,永思堂,永睦堂,永譽堂,有歸堂,同德堂,延慶堂,名賢祠,安定堂,安雅堂,如在堂,如德堂,孝義堂,佑啟堂,良善堂,奉先堂,忠義堂,尚義堂,尚德堂,金魚堂,金蘭堂,怡善堂,怡怡堂,宜爾堂,承本堂,奎煥堂,映山堂,星聚堂,思成堂,思孝堂,思敬堂,重華堂,重德堂,追遠堂,衍慶堂,恒慕堂,時思堂,訓行堂,培本堂,培德堂,著易堂,萃和堂,萃倫堂,萃渙堂,萃賢堂,推己堂,崇正堂,崇本堂,旌義堂,惟善堂,惇倫堂,晝錦堂,敬序堂,敬愛堂,貽安堂,遺忠堂,遺風堂,詒谷堂,敦本堂,敦厚堂,敦睦堂,敦德堂,敦誼堂,道榮堂,淵源堂,瑞玉堂,慎思堂,慎德堂,義門堂,福田堂,源遠堂,聚奎堂,聚原堂,聚德堂,團蔭堂,毓慶堂,鳳和堂,禎華堂,賚善堂,僾肅堂,德星堂,德雍堂,馀慶堂,慶馀堂,燕貽堂,翰文堂,樹本堂,積善堂,積慶堂,篤慶堂,錫慶堂,濟美堂,禮行堂,雙桂堂,彝敘堂,彝倫堂,懷義堂,耀祖祠,繼述堂,顧予堂。
陳氏之“潁川世家”。
潁川陳氏: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潁川陳氏正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 漢末魏晉潁川陳氏家族成員史實見載于《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及《世說新語》等書,其中陳寔、陳紀、陳群、陳泰并在《后漢書》、《三國志》中列有專傳。潁川陳氏作為當時的一流高門,在譜學興盛的時代背景下,也撰有《陳氏譜》一部,根據這些歷史記錄,我們可以據以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風流的潁川陳氏家族史卷。
縱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先河。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西漢后期的陳湯曾多次出擊匈奴。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權重一時,被封為嘉威侯。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唐宋時期,陳姓人也是名家薈萃、人才輩出。在政治上,唐朝時期有宰相陳叔達、陳 希烈、陳夷行;宋代有與宦官斗爭的陳禾、剛正不阿的陳俊卿。在文學、詩歌上,唐代有陳子昂、陳鴻、陳陶;宋代有陳彭年、陳師道、陳與義。此外,還有思想家、文學家陳亮,畫家陳居中。唐宋時期還涌現出一批農民起義領袖,如唐末農民起義軍的女首領陳碩真,南宋時期的陳、陳峒、陳三槍等。除此以外,唐宋時期的陳姓名人還有本姓陳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將陳玄禮等。元有紅巾軍將領陳友諒;明有散曲家陳鐸,愛國詩人陳子龍,文學家陳繼儒,旅行家陳誠、陳忱;清代有旅行家陳恭尹、陳文述、陳維崧、陳沆、陳端生、陳澧,思想家陳建、陳獻章、陳確,畫家陳洪綬等。
出將入相的則有明末抗清名將陳子龍,清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陳宏謀,鴉片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陳化成。領導農民起義的則有清末天地會的首領陳開,太平天國運動中的青年將領陳玉成、陳得才。清代還有經學家陳奐、陳立、陳喬樅,文學家陳澧。近現代有民主革命家陳作新、陳天華,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潭秋、陳延年、陳毅、陳賡、陳云以及早期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叔通,國民黨高級將領陳立夫、陳果夫、陳誠等。還有近代史學家陳寅恪、陳垣,著名學者陳望道,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陳衍,著名詩人陳三立、陳去病,畫家陳衡恪,戲曲音樂家陳彥衡,劇作家陳墨香,電影藝術家陳波兒。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華僑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陳宜禧、愛國實業家陳嘉庚、孫中山的密友陳友仁等。
陳姓在先秦時期,主要是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北地區,到了秦漢時期,陳姓就踏上了湖南、江蘇、山西、山東。陳姓因為在秦漢時期已經遷離了北方了,宋朝以后,陳姓又由福建大批遷入廣東的潮州和梅州地區,的潮州和梅州地區。在宋、元、明時期,陳姓在南方得到了穩定的發展,陳姓在贛浙閩粵湘五省繁衍最盛,最終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