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節氣都有它誕生的緣由,每一個節氣都有它獨特的故事,每一個節氣都有它的民間風俗,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的魅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最新立夏節氣的風俗簡介,歡迎參閱。

立夏節氣的風俗
1、立夏飯
在立夏的時候,會有地區有吃立夏飯的習俗,一般是用豌豆、雷筍、蠶豆、莧菜、香菇丁、咸肉丁、胡蘿卜等食材,寓意“五谷豐登”,頗具儀式感。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立夏一補”,其實,在這個時候,吃立夏飯也是有很好的寓意的,主要是寄托著人們對于健康的期望,是希望自己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2、立夏蛋
在立夏節氣吃蛋也是江南一帶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會使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蛋,民間認為立夏吃蛋能夠強健身體。孩子們則喜歡把煮好的雞蛋用五顏六色的繩子編好掛在胸前,這樣做是有一定的傳說,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佑孩子不得夏熱病。
3、立夏茶
在立夏的時候還會有特定的茶,還有一個名稱叫做七家茶,是江浙一帶立夏的習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婦女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還有人說,在立夏只要飲了立夏茶,就可以防止疰夏,讓你健康平安度夏。
4、立夏粥
在立夏的時候,湖南那邊的人還會有喝立夏粥的習慣,立夏時節各家各戶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絲、糯米丸子、紅棗、豬雜、干筍、紅棗、豌豆、豆芽等十多種食材做輔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氣四溢的粥。
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并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節氣氣溫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
雨水特點
立夏以后,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夏季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后,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節氣氣溫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
雨水特點
立夏以后,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夏季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后,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1、迎夏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儀式結束后就會指派眾多官員趕往各地勉勵農民們抓緊耕作,用努力和勞動換一個豐收年,百姓們也能吃飽穿暖。
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2、稱體重
早在三國時就有立夏稱體重的說法,傳說劉備死后,趙子龍將其兒子阿斗送往江東,交由孫夫人撫養。而這天剛好是立夏,趙云怕孫夫人養護不周,特意對阿斗稱了體重,并約定來年再稱上一次,看體重增加與否。
而后,這一習俗被保留下來,古人認為,稱了體重后,夏季就不會食欲不振,也不會有疾病纏身和身體消瘦。
因而,立夏時,村里就會掛上一桿木秤,村里人輪流稱體重,司稱人一邊稱一邊說著吉利地話,如老人就說“活到九十一”,姑娘就說“員外家找上門”,孩子就稱“小官人長大會出山”等等。
有些地方的人們在稱完體重后會把數字記錄在家中的墻壁上,等到夏天結束后再去稱一次體重,將兩次的體重對比看看苦夏是否有掉太多重量,掉的重量就要爭取在秋天通過“貼秋膘”給補回來。
3、吃立夏蛋
立夏開始,暑濕之氣就開始揚升,此時人們也會感覺身體異常疲倦,四肢乏力、精神不佳。古時,人們為了避免疰夏帶來的一系列困擾,因而有了“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的說法。
立夏前,家家都會提前煮上立夏蛋,可以用上胡桃殼、茶葉、八角等進行蒸煮,其實也就是茶葉蛋。而在選擇雞蛋時,往往是越圓越好,如此就顯得生活圓滿,一年都能有好收成。而家里有孩子的,吃個立夏蛋,也能祈禱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想要立夏蛋顏色好看,也可放上紅茶,可很好的增香增味,加上熱水煮開,煮沸后燜上10分鐘,再泡上3小時,如此就可進行食用。
當然,民間也有“斗蛋”的講究,在立夏節氣這天,孩子們會將煮熟的雞蛋掛在脖子上,三五成群玩上斗蛋游戲,也就是雞蛋相碰撞,沒破的為勝者,輸了的人要吃掉雞蛋。
而為了避免嗜睡、精神不振等疰夏癥狀,長輩也會給孩子拴上“疰夏繩”,或用五色線系在孩子手腕處,其實這也是人們祈福消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