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谷雨節氣之后的節氣,而谷雨節氣也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今天就一起來了解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最新2024年立夏節氣是農歷哪一天,歡迎參閱。

立夏節氣是農歷哪一天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預示著季節的轉換,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歷的5月5日或6日。
立夏時,斗指東南。太陽黃經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節氣。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并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于22℃為夏季的標準,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剛跨進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還處于“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易緯》有立夏“電見”之說。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此時如不下較大的雨,那些無水灌溉的農田就無法梨耙栽秧。據氣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大雨開始期,盆地東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東南部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獲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獲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1、迎夏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儀式結束后就會指派眾多官員趕往各地勉勵農民們抓緊耕作,用努力和勞動換一個豐收年,百姓們也能吃飽穿暖。
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2、稱體重
早在三國時就有立夏稱體重的說法,傳說劉備死后,趙子龍將其兒子阿斗送往江東,交由孫夫人撫養。而這天剛好是立夏,趙云怕孫夫人養護不周,特意對阿斗稱了體重,并約定來年再稱上一次,看體重增加與否。
而后,這一習俗被保留下來,古人認為,稱了體重后,夏季就不會食欲不振,也不會有疾病纏身和身體消瘦。
因而,立夏時,村里就會掛上一桿木秤,村里人輪流稱體重,司稱人一邊稱一邊說著吉利地話,如老人就說“活到九十一”,姑娘就說“員外家找上門”,孩子就稱“小官人長大會出山”等等。
有些地方的人們在稱完體重后會把數字記錄在家中的墻壁上,等到夏天結束后再去稱一次體重,將兩次的體重對比看看苦夏是否有掉太多重量,掉的重量就要爭取在秋天通過“貼秋膘”給補回來。
3、吃立夏蛋
立夏開始,暑濕之氣就開始揚升,此時人們也會感覺身體異常疲倦,四肢乏力、精神不佳。古時,人們為了避免疰夏帶來的一系列困擾,因而有了“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的說法。
立夏前,家家都會提前煮上立夏蛋,可以用上胡桃殼、茶葉、八角等進行蒸煮,其實也就是茶葉蛋。而在選擇雞蛋時,往往是越圓越好,如此就顯得生活圓滿,一年都能有好收成。而家里有孩子的,吃個立夏蛋,也能祈禱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想要立夏蛋顏色好看,也可放上紅茶,可很好的增香增味,加上熱水煮開,煮沸后燜上10分鐘,再泡上3小時,如此就可進行食用。
當然,民間也有“斗蛋”的講究,在立夏節氣這天,孩子們會將煮熟的雞蛋掛在脖子上,三五成群玩上斗蛋游戲,也就是雞蛋相碰撞,沒破的為勝者,輸了的人要吃掉雞蛋。
而為了避免嗜睡、精神不振等疰夏癥狀,長輩也會給孩子拴上“疰夏繩”,或用五色線系在孩子手腕處,其實這也是人們祈福消災的祝愿。
立夏節氣一到,意味著夏天就將開始,此時的溫度明顯升高,炎暑降臨,同時農作物也靜茹旺盛生長,因此夏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
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螻蟈鳴:可聽到蜊蜊在田間的嗚叫聲。
蚯蚓出:看到蚯蚓掘土。
王瓜生: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