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氣有什么特點
立夏節氣的氣候特點是多雨,日照增加,溫度上升,雷雨增多,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因為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農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條件,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后南方地區普遍高溫潮濕多雨,秦嶺-淮河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少雨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華北、西北等地氣溫雖然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天氣十分干燥。而此時的華南,也進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此時的暴雨往往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地域上的廣闊性和強度上的猛烈性特點。
立夏的民間風俗有迎夏儀式、嘗新、斗蛋、秤人、吃蛋等。
1、迎夏儀式: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2、嘗新: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在常熟,人們立夏嘗新,食品更為豐富,有“九葷十八素”的說法。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仍然保留著立夏吃烏米飯的古老習俗。
3、斗蛋:立夏還有斗蛋的習俗,斗蛋通常是小孩子的游戲。斗蛋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經冷水浸過,然后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讓孩子掛在脖子上。斗蛋的規則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一個一個斗過去,斗破了殼的,認輸,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個斗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至于為什么要斗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
4、秤人:立夏吃完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5、吃蛋: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干活有力。
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癥狀,患者多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人們認為立夏吃蛋是可以保證孩子不得疰夏,演變到后來人們逐漸將立夏蛋娛樂了起來,形成了立夏斗蛋的習俗。
所以小時候,每到立夏,母親就會煮上一大鍋雞蛋,每人分上幾個,以確保孩子們人人營養健康。
在我的記憶里,立夏這天,最令人難忘的,是斗蛋游戲。
這一天,得到立夏蛋后,并不急于先吃,而是先來比一比,斗一斗。小伙伴們每人拎著個紅色的編織袋,里面都是沉甸甸的雞蛋。大家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個個摩拳擦掌,開始斗蛋。
斗蛋的規則很簡單。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分出高低,最后的勝利者就是“蛋王”。
記得斗蛋時,為了鼓舞士氣,聰明的小朋友們還給自己的蛋打扮一下。女孩子大多在上面畫上兔子、小雞、小鴨之類的圖畫,活潑可愛;男孩子最喜歡畫些獅子、老虎等猛獸,以顯示其必勝的霸氣。我呢,常常畫個犀牛,希望借助它長長的角,獲得最后的勝利。
盡管斗來斗去,“蛋王”只能有一個,可是在斗蛋的過程中,歡聲笑語不斷,那種童年里特有的開心和刺激,實在是一種難得的樂趣。
俗話說“立夏吃一蛋,力氣長一萬”,蛋斗破了,誰也不會失望,吃了吧,這也是一種不錯的安慰啊!
“立夏吃一蛋,力氣長一萬”。然而孩子們得到立夏蛋后,并不急于先吃,而是先來比一比,斗一斗。小伙伴們每人拎著個紅色的編織袋,里面都是沉甸甸的雞蛋。大家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個個摩拳擦掌,開始斗蛋。
斗蛋的規則很簡單。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分出高低,最后的勝利者就是“蛋王”。
斗蛋時,小朋友們還特別喜歡在斗蛋上涂鴉畫畫。為了鼓舞士氣,聰明的小朋友們還給自己的蛋打扮一下。女孩子大多在上面畫上兔子、小雞、小鴨之類的圖畫,活潑可愛;男孩子最喜歡畫些獅子、老虎等猛獸,以顯示其必勝的霸氣。盡管斗來斗去,“蛋王”只能有一個,可是在斗蛋的過程中,歡聲笑語不斷,那種童年里特有的開心和刺激,實在是一種難得的樂趣。
立夏三候是: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意思是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