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的來歷傳說
最早在春秋時代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至于“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于種花養花,被后人尊為“花神”,并把花朝節當作紀念她的節日。據《廣群芳譜》所引《翰墨記》、《秦中歲時記》,過花朝節的習俗在唐代已經流行于長安、洛陽等地。《博異記》、《鎮洋縣志》里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遠近聞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變的艷麗女子入其花園,對他說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風神)出頭阻撓,故請他幫忙解難。
崔氏遵彼指教,置備彩帛,畫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說十二日)五更時分,他將彩帛懸于園中的花枝上。屆時果然狂風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護持,一朵也沒被吹落。喜愛花卉者爭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懸彩護花的時間必須安排在五更,故稱“花朝”。
十二花神都有誰
男花神
一月蘭花神屈原
二月梅花神林逋
三月桃花神皮日休
四月牡丹花神歐陽修
五月芍藥花神蘇東坡
六月石榴花神江淹
七月荷花神周敦頤
八月紫薇花神楊萬里
九月桂花神洪適
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
十一月菊花神陶潛
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孫
一月梅花神江采蘋
二月杏花神楊玉環
三月桃花神戈小娥
四月牡丹花神麗娟
五月石榴花神公孫氏
六月蓮花神西施
七月玉簪花神李夫人
八月桂花神綠珠
九月菊花神梁紅玉
十月芙蓉花神貂蟬
十一月山茶花神王昭君
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宓
花朝節的來歷
1、花朝節的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至于“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于種花養花,被后人尊為“花神”,并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
2、花朝節在全國盛行,據傳始于武則天執政時期,武則天嗜花成癖,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制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
3、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流行花朝節活動。在那時,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佳節。
“便賦新詩留野客,更傾芳酒祭花神”,這是朱熹詠花神的詩。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幾乎都有花神的形象,而我們的花神長什么樣呢?中國的花神也有多種傳說,但她為女性的形象卻歷來是一致認可的。
《淮南子.天文訓》載:“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鳥草木”,女夷者,主春夏長養之神,世所謂花神也。《月令廣義》謂:“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即花神也。”
又有書中說花神女夷是魏夫人的女弟子,名叫花姑,她餐風飲露,統領群花。《花木錄》稱:“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