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潑水代表祝福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被水潑的越濕,被水潑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著一盆盆祝福,盡情的潑向每一個你想祝福的人。
2、潑水代表愛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除了"丟包"游戲外,相互潑水之間,潑得越多代表越多的祝福和關心,在一來一往的潑水間,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3、潑水代表消災免難
潑水節分三日,其中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以圣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4、潑水代表新的開始
潑水節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因此,人們相信,潑水能讓自己心靈變得干凈,以迎接“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來新的美好一年。寄托了人們對善良正義的推崇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潑水可以忘記煩惱
潑水節相互潑水,除了表意上用水洗凈煩惱以外,人們在相互潑水的快樂之中也確實能讓人們忘記眼前的煩惱。對于性格內斂的緬甸人來說,潑水節無疑是個“狂歡節”。公司放假,商店停業,忘記工作,拋開煩惱,所有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歡樂氣氛中。
6、潑水可以消暑
4月的東南亞實在是太熱了。每年四五月份的許多地區酷暑難耐,氣溫達到約40攝氏度。政府氣象部門不斷發布高溫預警,勸告人們不要在上午11點至下午1點之間出門,否則容易被紫外線曬傷。
潑水節給人們創造了一個“清涼世界”。年輕人站在潑水臺上,手持高壓水管,向臺下過往的敞篷小貨車和行人噴水。臺上的人們噴得不亦樂乎;臺下則是人山人海,載歌載舞,盡情享受“漫天飛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潑水節是展示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俗倡導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它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上的章哈和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人的民族特色,他們了解自然,熱愛水和尊重佛陀,并且溫柔而安靜。同時,潑水節也是加強西雙版納各族人民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合作與交流產生積極作用,促進了社會,國家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關于潑水節,傣族人民有著這樣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很大的惡魔,它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痛恨它。惡魔還霸占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為民除害。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秘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只有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才會熄滅。于是7個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勞,輪流舉著惡魔的頭,并相約在每年傣歷新年這一天交換。傣族人民舉行潑水節儀式就是紀念這7個姑娘為民除害并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
通常從4月13日到15日,這一天是傣族最活躍,最吉祥的一天。如果中國游客想了解本族文化,他們可以在這幾天里體驗他們的生活。西雙版納人民非常喜歡游客來訪,熱情地對待他們,并歡迎大家參加他們的潑水節。
在潑水節的那天,年齡在七八歲的孩子和年齡在70或80歲的人們將打扮,打鑼鼓,跳舞和祝賀。許多人跳舞即興表演,唱歌和跳舞,甚至還有一些人。喝酒和跳舞很有趣,整個氣氛使人們感到活潑,開朗和充滿歡樂。
在潑水節的第一天,人們一大早起床摘花,然后去寺廟用清水為佛像沐浴。同時,他們希望人們在新的一年中身體健康。沐浴佛陀后,每個人都開始一起潑水。中國人民會拿著水的容器,一見到他們就會濺出來。其他人會追逐和戰斗,這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