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潑水節潑水的時間其實有講究的,一般是中午12點以后,到晚上6點以前,其余時間一律不潑水。 2.潑水時請不要潑老人,孩子,孕婦及開車的人。在潑水節期間為了自己和小寶寶的安全孕婦就不要出門了。小朋友想潑水的話,要在家長的保護之下方可出門潑水。 3.不要穿太薄太暴露的衣服,以免被潑濕后影響形象。穿得太厚也不方便,衣服潑濕冷不容易干。 4.女士不要到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潑水,以免有些人乘機占便宜。以前也有過衣服當場被扒的情況發生,在狂歡的同時也
潑水節期間人們會相互潑水來消除煩惱,人們在相互潑水的快樂之中也確實能讓人們忘記眼前的煩惱。對于性格內斂的緬甸人來說,潑水節無疑是個“狂歡節”。公司放假,商店停業,忘記工作,拋開煩惱,所有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歡樂氣氛中。4月的東南亞實在是太熱了。每年四五月份的許多地區酷暑難耐,氣溫達到約40攝氏度。政府氣象部門不斷發布高溫預警,勸告人們不要在上午11點至下午1點之間出門,否則容易被紫外線曬傷。 潑水節給人們創造了一個“清涼世界”。年輕人站在潑水臺上,手持高壓水管,向臺下過往的敞篷小貨車和行人噴水。臺上的人們噴得不亦樂乎;臺下則是人山人海,載歌載舞,盡情享受“漫天飛雨”。所以說,潑水是潑水節的最重要的慶祝方式之一。要保護好自己。5.潑水節期間太陽可是很毒的,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曬工作。
潑水節最早是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的名稱是“潑寒胡戲”。也被稱之為“乞寒胡戲”。之后“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又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之后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這一風俗就成為了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關于潑水節,傣族人民有著這樣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很大的惡魔,它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痛恨它。惡魔還霸占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為民除害。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秘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只有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才會熄滅。于是7個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勞,輪流舉著惡魔的頭,并相約在每年傣歷新年這一天交換。傣族人民舉行潑水節儀式就是紀念這7個姑娘為民除害并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
潑水節“濕身”,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但如何做到文明潑水、玩得盡興,請看潑水節“濕身”攻略。
潑水時請不要潑老人,孩子,孕婦及開車的人。在潑水節期間為了自己和小寶寶的安全孕婦就不要出門了。小朋友想潑水的話,要在家長的保護之下方可出門潑水。
不要穿太薄太暴露的衣服,以免被潑濕后影響形象。穿得太厚也不方便,衣服潑濕冷不容易干。
女士不要到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潑水,以免有些人乘機占便宜。以前也有過衣服當場被扒的情況發生,在狂歡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潑水節期間用水汽球的話,不要直接砸別人的眼睛或者頭部,水氣球砸到身上非常的痛,文明一點,潑水是表示祝福的,不要把別人砸得輕一塊紫一的。去參加潑水節的最好帶上眼鏡。
貴重物品不要隨身攜帶在身上,可以買一個手機保護袋,將手機和零花錢裝在里面,其余的物品就不要帶了,帶上幾個創可貼,以防追逐中磕磕碰碰的后果。
不要穿高跟鞋或者人字拖,潑水時不方便,跑得也不夠快。女士頭發長最好扎起來,不然被水潑后看起來會很狼狽。
女士一定要注意防曬哦,潑水節期間正好是最熱的時侯,不要只顧著玩,要是被太陽曬上幾個小時,那后果是很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