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潑水節放假時間安排
傣族園潑水節將在傣歷新年節舉辦,其中2024年潑水節(傣歷1386新年節)為4月15日至17日放假。
其中,春節期間,西雙版納傣族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游客更深入了解傣族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在景區內度過一個喜慶、快樂、祥和的節日。
西雙版納傣族園景區內的“天天歡度潑水節”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參與,大家齊聚在潑水廣場中,聆聽潑水節的傳說、觀賞傣族傳統舞蹈、相互潑水祝福,四濺的水花串起笑聲陣陣,整個廣場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傣語譯為“桑康比邁”,意為傣歷新年,因每年都有熱鬧狂歡的潑水活動而被大家稱為“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其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文化底蘊豐厚,表現形式多樣,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影響深遠廣泛。
1.潑水節潑水的時間其實有講究的,一般是中午12點以后,到晚上6點以前,其余時間一律不潑水。 2.潑水時請不要潑老人,孩子,孕婦及開車的人。在潑水節期間為了自己和小寶寶的安全孕婦就不要出門了。小朋友想潑水的話,要在家長的保護之下方可出門潑水。 3.不要穿太薄太暴露的衣服,以免被潑濕后影響形象。穿得太厚也不方便,衣服潑濕冷不容易干。 4.女士不要到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潑水,以免有些人乘機占便宜。以前也有過衣服當場被扒的情況發生,在狂歡的同時也
潑水節期間,犁田、栽秧的農忙季節即將開始,為辭舊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豐收、人丁興旺,人們盡情歡樂,互相祝福。節日的前幾天,傣家便忙著殺牛宰雞,清掃房屋,擦洗碗盞用具,縫制新衣,準備節日的食品和祭品。
節日活動要持續三至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即傣歷元旦;中間的一天或兩天是介乎兩年之間的空白,叫做“宛腦”。節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們則盛裝打扮。有的地區在潑水節的前一天,青年男女還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樹枝,在佛寺前扎花房或搭花塔,同時還要堆沙塔。潑水節這一天,人們很早就抬著供品到佛寺里賧佛。
這時,姑娘們挑來一擔擔飄著花香的清水,倒進用木料做成的龍身里,香水從龍口中流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人們用洗過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老人們用手和樹枝灑水,彼此洗塵,互相祝福。年輕人先為老人潑水祝福,后來便用盆、桶潑,邊潑邊歡歌,越潑越高興、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和“水——水——水”的歡呼聲響成一片。過往行人和遠方的來客也要參加潑水,以示祝福。
潑水節期間,還舉行賽龍船、丟包、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等。
潑水節期間人們會相互潑水來消除煩惱,人們在相互潑水的快樂之中也確實能讓人們忘記眼前的煩惱。對于性格內斂的緬甸人來說,潑水節無疑是個“狂歡節”。公司放假,商店停業,忘記工作,拋開煩惱,所有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歡樂氣氛中。4月的東南亞實在是太熱了。每年四五月份的許多地區酷暑難耐,氣溫達到約40攝氏度。政府氣象部門不斷發布高溫預警,勸告人們不要在上午11點至下午1點之間出門,否則容易被紫外線曬傷。 潑水節給人們創造了一個“清涼世界”。年輕人站在潑水臺上,手持高壓水管,向臺下過往的敞篷小貨車和行人噴水。臺上的人們噴得不亦樂乎;臺下則是人山人海,載歌載舞,盡情享受“漫天飛雨”。所以說,潑水是潑水節的最重要的慶祝方式之一。要保護好自己。5.潑水節期間太陽可是很毒的,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曬工作。
潑水節最早是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的名稱是“潑寒胡戲”。也被稱之為“乞寒胡戲”。之后“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又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之后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這一風俗就成為了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