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故名大雪。這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意思的節日知識,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到大家。
有意思的節日知識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嗚叫了;由于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與農作
“大雪”節氣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則不到1毫米。人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還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麥蓋三床被,枕著饅頭睡”的農諺。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云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已達—10℃以下,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溫也穩定在0℃以下,冬小麥已停止生長。江淮及以南地區小麥、油菜仍在緩慢生長,要注意施好臘肥,為安全越冬和來春生長打好基礎。華南、西南小麥進入分蘗期,應結合中耕施好分蘗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溝排水。這時天氣雖冷,但貯藏的蔬菜和薯類要勤于檢查,適時通風,不可將窖封閉太死,以免升溫過高,濕度過大導致爛窖。在不受凍害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保持較低的溫度。
大雪與養生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廣東省中醫院藥師佘自強表示,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斂神氣,特別在我們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不受秋燥的損害。現時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現時的特點是干燥,空氣濕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此時正是季節轉換,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是中風易發作的時節,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的中風高危人群,以及曾中風已愈的人群,要時刻警惕再次中風。體育鍛煉是不可缺少的,可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體質、愛好,選擇不同的項目,須注意的是不要在大風、大霧中鍛煉,現代科學認為,在大風大霧時,空氣中懸浮的有害物質較多,呼吸這樣的空氣,對健康有害。
專家表示,“大雪”后從中醫的角度講是進補的大好時機。
山楂好吃又健康 “大雪”到了得來點。山楂又稱紅果、山里紅、胭脂果。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最新測定顯示,山楂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時常吃山楂會有一定的防衰老、美容、防癌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在寒冷的“大雪”節氣到來之時,吃一些美味又營養的山楂,讓它來幫我們調節我們的身體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大雪與諺語
大雪紛紛落,明年吃饃饃。
冬雪一層面,春雨滿囤糧。
今年麥子雪里睡,明年枕著饅頭睡。
今冬雪不斷,明年吃白面。
雪蓋山頭一半,麥子多打一石。
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滿倉。
大雪封了河,船民另找活;大雪河未封,船只照常通。
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后,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御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正如清朝《大同縣志》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之,名曰旺火,即省城達達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風俗習慣,在大同又有發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懷仁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在元宵節前預選優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凈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模龐大。每年懷仁縣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模龐大。
春節
1.簡介: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我國自夏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將春節稱為元旦。民國元年決定采用公歷,遂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公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2.別稱:“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習俗:放爆竹、掛桃符、屠蘇酒。
4.詩句展示:
(1)令月歸馀屆早春,羲舒相望協元辰。——晏殊《辛春日詞·御閣》
(2)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
02、元宵節
1.簡介:據道教的“三元說”,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2.別稱:“上元節”、“燈節”、“燈夕”。
3.習俗: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
4.詩詞展示:
(1)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 元夕》
(2)冉冉年華過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陸游《春寒》
03、寒食
1.簡介:寒食節起源相傳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成為晉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2.別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
3.習俗:禁火寒食。
4.詩詞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