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重陽節,這一天,我國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今天小編整理了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和象征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和象征
“在重陽節飲菊花酒,是古代重陽節的一種民間習俗,其寓意是強身健體求長壽。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意即長長久久,古人把菊花釀制成酒,每到重陽節時取出飲用,保健養生之余也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早在漢代就已有釀制、飲用菊花酒的習俗。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中有記載,“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菊花酒盛行。晉代陶淵明就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有 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
資料顯示,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釀的。農歷九月初九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枝葉,摻和在用來釀酒的糧食中,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飲用。
菊花酒本是民間飲酒,大約在明代走進宮廷。經過一代代宮廷技師的探究,選料和釀造工藝逐漸講究,最終創制出品質高、口味獨特的菊花白酒。《明宮史》記載:“九日,駕幸萬歲山、或兔兒山,旋磨臺登高。喫(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
到了清中晚期,為減少開支,為皇宮提供的生活用品部分轉讓給民間承辦,1862年菊花白釀制工藝和秘方由宮內傳入北京一個叫“仁和”的酒館,后來“仁和”酒館成了“仁和”酒廠,其菊花白酒也成為老北京特色之一。
(1)曬秋
重陽節是賞秋的最好時期,在中國的南方很多山區村落還有曬秋的習俗,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也成為了一種時尚。
(2)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在民間,過重陽節是以風箏為主要特征的,民間傳統中,放紙鳶也是重陽節的一個特色。
(3)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這個習俗的源于人們對于重陽節當時的氣候特點和對于山岳的崇拜。我們學習過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有提到登高的習俗。
(4)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一種特色美食,它也可以叫做花糕、菊糕、五色糕。古時候,人們會在九月初九天亮的時候,將一片糕搭在兒女的額頭上,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們萬事俱高。
(5)插茱萸
古代時期流行重陽節插茱萸,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所以就有了這個習俗。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于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拜神祭祖及求長壽、飲宴等,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