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時候,在一些地方會有上墳祭祀的活動,其中莆仙地區的人就會在冬至的時候,進行掃墓。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為什么冬至稱為一陽生(解析),歡迎參閱。

為什么冬至稱為一陽生
冬至的另一個稱謂“一陽生”。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我國北方獲得陽光最少,此日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歲后,太陽由南回歸線向赤道移動,我國北方白晝會變長,因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冬至后,陽氣回升,開啟新的循環!因此,冬至在農村有大于年的說法,也就成了24節氣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氣,因此也稱為“冬節”。
十二辟卦:復卦,冬至一陽生。
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從復至乾,陽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陰爻逐漸減少,表示陽氣逐漸增強,陰氣逐漸減弱。為陽息過程;從姤至坤,陰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陽爻逐漸減少,表示陰氣逐漸增強,陽氣逐漸減弱。為陰消過程。
祭祖。冬至早,一家人帶著湯圓、水果、香燭、紙錢等上山祭掃祖墓。因為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個掃墓節,所以掃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陽兩節的為多,寓慎終追遠之意。
消寒活動。冬至就意味著數九開始,而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是24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理論是上是最冷的一天,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這一天過后也就預示著真正的寒冬就要來臨了。
在古代,人們都把冬至當成一個大節來過,所以這一天又稱為“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冬至這個節氣,到了周朝這個節氣就變成了一個節日,在這一天會舉行很多的祭祀活動。
祭祀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朝,后來因為祭祀有專屬的節日,所以就不再在冬至這一天祭祀了。大家只在冬至這一天吃一些傳統食物,以此來慶祝這個團圓的時刻。
在古人們的思想中冬至這一天是不能出遠門的,因為這一天是冬天的象征,是年末,一家人必須和和美美的在一起吃一段團圓飯。而且過了這一天之后你就會迎來大雪天氣,而且河面上全是冰,非常寒冷。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冬至就是四時八節之一。
盡量別加糖
湯圓的熱量挺高,如果吃湯圓的時候再加糖,那么攝入的熱量就相當驚人了,所以吃湯圓別加糖或別喝甜湯。
宜煮不宜炸
湯圓油炸后會讓熱量加倍,且易上火,最好采用水煮的方式。
不可多吃
湯圓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稠難消化,所以吃湯圓要適量,貪多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
三高人群腎吃湯圓
湯圓熱量和糖分含量都比較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吃湯圓要謹慎。
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
老人和小孩腸胃功能較弱,而湯圓黏膩難消化,不宜多吃。同時,老人和小孩吃湯圓不能太著急,否則可能因為囫圇吞咽,而導致湯圓卡喉,造成窒息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