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的民間禁忌
勿過早減外衣
“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于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頭易疼痛。
洗頭及時吹干
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干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吃食物以平性為宜
“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令人“貪涼”,過于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雨水是24節氣中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8日前后,太陽黃經達330度時,就是雨水節氣啦。這時溫度開始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雨水節氣前后,萬物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這個節氣過后,大地一派欣欣向榮。
雨水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的天氣已過,而雨量開始漸漸增多。在雨水節氣的巧天里,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說明在我國除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他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天向春天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滋潤下,眾多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的活動仍然頻繁,天氣變化多端。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而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凜冽,但由于人體皮膚腆理已變得相對疏松,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人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暖。
另外,雨水時節,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在告別了雪花紛飛、寒氣浸骨之后,春天在乍暖還寒之中亦步亦趨地悄然來臨。“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雨水時節,農家敞開窗戶,開始迎接燕子的歸來。田野里,農夫開始馭牛下田,新一年耕種正在孕育之中。
1、勿過早減外衣
“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于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
2、老體弱者勿用冷水
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頭易疼痛。
3、洗頭及時吹干
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干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4、吃食物以平性為宜
“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令人“貪涼”,過于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1、減壓
即適時緩解過度緊張和壓力。持續的心理緊張和心理沖突會造成精神上的疲勞,使工作效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發生疾病,所以注意在還未疲乏時,就“主動休息”,讓身體“充電”后再工作。應多吃蔬菜、水果等和一些可以減壓的食物,如香蕉、堅果、檸檬等。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人,應每隔1小時活動一下,做簡單的保健操,每天最好午睡半小時,而且最好平躺在床上或沙發上,不要趴在桌上睡。
小結: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并不是一句空話,春天尤其是雨水期間的寒濕氣上身很容易造成身體一些機能的減退,女子受寒更是可怕,因此這段時間的保暖也是尤為重要的。
2、改良
即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從源頭上堵住亞健康狀態發生。經常吃粗糧、雜糧、蔬菜、水果,適量蛋白質,低鹽低脂,這樣才符合科學合理均衡營養觀念。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鋅、硒、維生素B1、B2等多種元素都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所以飲食要全面,防止偏食。要戒煙限酒,少酒有益健康,醉酒、酗酒則會削弱人體免疫功能。
3、順鐘
即順應好生物鐘,調整休息和睡眠。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每個人身體都有一個生物鐘,每天按時睡覺,按時醒來,按時吃飯,它走得越準,對你的身體越有利,而生物鐘“錯點”便是亞健康的開始。睡眠和健康密切相關,為了健康,一定要保障足夠的睡眠。另外,入睡時間尤為重要,晚間11~12點之后入睡或黑白顛倒,即使睡眠時間足夠,對健康也不利。
即平衡心理、平靜心態、平穩情緒,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在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保持心理平衡,能有效緩解心理壓力。古人曰:“憂則傷身,樂則長壽”,精神情緒對人體健康和衰老起著關鍵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就是因為長期的不良心理狀態最終導致了疾病的發生,不愉快的心理情緒會影響人體免疫功能,易引發癌癥或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