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頭,落雨紛紛,絲絲春風揉細雨迎來清明節時分。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美德體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4清明掃墓的七大注意事項,歡迎參閱。

清明掃墓的七大注意事項
一、掃墓也是團圓的時機
清明節掃墓,往往都是家人親戚結伴而行,一定要和和睦睦,這樣有兩點好處,一是現在親緣之間由于居住的距離,和工作原因一年之內難得見上幾次面,正好利用這個時間段聚會一下,增進感情,拉近距離。二是我們長眠在地下的已故親人,看到自己的親人后輩熱熱鬧鬧、和和睦睦來掃墓,也會非常的欣慰。這樣更有利于家族的興旺發達,也更有利于我們家族中人的運氣。
二、掃墓教育意義
掃墓要穿戴肅靜點的衣服和飾品,一個家族的人盡量要做到扶老攜幼,對年齡較大的人多點尊敬,要多給孩子講解如何孝老敬老之事,大人們盡量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實際上清明掃墓是個緬懷先人,教育后人的最佳時間,作為我們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機會。
三、不適合掃墓的人
一般來說,年高而行動不便的老人、身患重疾者、孕婦以及三歲以下的孩子,都是不適合去目的祭奠的人,主要是因為目的往往在山上,身體不好的人不利行動,另外清明期間,往往是陽氣不足之時,孕婦與孩子比較容易受到墓地中氣的侵襲,所以因為這些原因,一般不建議以上人群親往祭拜。
四、清明掃墓的一般程序
1、到了墓地,首先要先清掃清整墳墓。先把墳頭上的雜草清除干凈,然后再加土把墳頭修整的干干凈凈,有墓碑的可以用清水把墓碑清洗干凈,把周圍的野草清理一下,將墓園打掃干凈。墓地是我們已故先人的房子,實際上就是我們后人就是給我們的先人修理一下房子,打掃一下衛生,讓我們的先人,干干凈凈,無憂無慮的在此安息。
2、下面是祭祀,這一程序很,最后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也可以供奉些鮮花,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后人興旺。
此后可以開始家族聚會,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總之要營造和諧安樂的場面,讓我們的先人也能看看后人的喜悅和興旺。
五、掃墓適宜時間
清明掃墓盡量提前一些,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兩周都可以進行,不要全趕到清明節這一天,另外最好選在上午7點至下午三點前掃墓,這是這一天陽氣升旺的時間,是我們祭奠先人的最好時間。因為下午三點后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運氣不好的人、身體弱的人在這個時間段,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給你帶來傷害。
六、無法回家掃墓也可用別的方法祭拜
現實中很多人遠離家鄉,回家掃墓可以說是千里迢迢,花費財力不說,關鍵是時間,一去就需要好幾天,顯然有點不現實,不過楊老師告訴你,不到墓地,也可以一樣的祭奠先人。第一,在家里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供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后再燒紙錢祭祀。也可以到外面的馬路的十字路口去燒香、燒紙祭奠。記住親人之間雖然陰陽相隔,但也是心有靈犀,當你心里想念禱告他的時間,實際上他就在你身邊。這里要說一下,現在有些人去選擇網上祭拜,甚至雇人上墳,這樣的事情勸你最好別做,不僅起不到祭奠先人的效果,反而會因心念不誠帶來副作用,白白花費了錢財。
七、清明拜祭,小心邪之氣
清明節拜祭,別把邪佞之氣帶回家。清明前后活動比較頻繁、強烈的時間,這邪的負能量,最容易侵蝕身單力薄、陰氣較重的、情緒煩悶低落的人,因為這個時間、這些人的磁場也是負面的,所以經常有掃墓后回來的人出現,這些年我也處理過不少這樣的案例。這個問題只要你提前注意,一般情況不會有事的。可以佩戴一些佛像、護身符、桃木等辟邪之物,保持自己的心情樂觀。如果你的身體較弱,在掃墓過程中盡量不要離開你的家人的大部隊,不要單個行動。另外做人要厚道,尊敬先人,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要胡言亂語。拜祭回家前,可以進入飯店、商場等人多的地方,沐浴、凈手,吃頓飯、逛逛商場再回家,也是避免陰氣入體、入宅的好辦法。
楊老師提示大家:清明掃墓的時間,盡量要看看你的先人居住的環境,也就是墓地風水有沒有大的變化,比如,墓地的哪個地方陷個大坑,墓碑有沒有損壞,周邊有沒有植物的損壞,有沒有其他一些特別變動,這些變動有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為的,處理不當會給你的墓地風水造成傷害,有問題要及時補救,不然容易給我們的后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
清明掃墓怎么凈身、防身
取紅包袋一個,內中放七片榕樹葉與鹽米少許。若無榕樹葉,可以用艾草、芙蓉葉替代。在出發去掃墓前,把紅包放在上衣口袋,掃墓完成后,記得將紅包丟掉,不可帶回家,這樣做有助于避開不好的氣場。
而為了保險起見,在掃墓結束后,建議大家到外面的餐廳吃飯,或是去商場買東西,亦或是外面公廁方便都好,然后再回家,這樣來避免不干凈的東西跟你回家。
掃墓忌諱嘻笑打鬧,也不能胡亂拍照
墓地是先人的安居之所,所以掃墓時,記住不能做出對祖先不敬之事,諸如跨過墳墓供品,喧嘩笑鬧、隨處小便等都萬萬不可。另外,清明掃墓是為了紀念祖先,這是后人帶著追思之意向亡靈敬拜的時候,因此自拍或合影的舉動都不合宜,更忌諱將墳墓拍入鏡頭。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流行地區:
浙江省、福建省小部分地區、江西、安徽部分地區。
在上墳祭拜時,貢品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通常來說,貢品的數量應該是單數,特別是擺放在供品盤中的數量,不能是雙數。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雙數往往帶有喜慶的含義,而上墳祭拜是一個莊重的儀式,因此應該避免雙數。
上墳祭祀先祖準備的祭品一般是單數,三樣或是五樣,每樣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貢品應該尊重宗教、民族、地域習俗。
不過,也可以根據每個地方的不同習俗來擺放。
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最佳的上墳時間段,因為此時陽氣較盛,日光充足。而天還沒亮或已經黑暗的時間段陰氣較重,不宜上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