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斗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自古以來人們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龍抬頭習俗
二月初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誕”,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民間有敲龍頭、剃龍頭、吃龍食、祭祀、舞龍、起龍船等習俗。
1、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2、剃龍頭
北方過年有風俗,正月不剃頭,生長了一個月的頭發必須得在龍抬頭日剃掉。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大人理發,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3、吃龍食
二月二這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北方百姓在這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為“吃龍鱗”,吃面條為“吃龍須”,吃餃子為“吃龍耳”,還有吃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慶祝二月二的到來。
、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被稱為“龍抬頭”日,這是因為在古代天文學中,東方蒼龍七宿星象在仲春卯月(即二月)初升,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龍神開始活躍,準備行云布雨。這個節日反映了人們對春雨的期盼,希望雨水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12
2、民間傳說:民間傳說中,龍王在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會抬頭,從此雨水會逐漸增多。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春龍節”。在這一天,人們會進行各種儀式和活動,如挑水、炸油糕、爆玉米花,以及熏床炕、熏蟲等,以祈求龍神賜福,帶來風調雨順和五谷豐登。2
3、農事節:二月二也是春耕節,標志著春天的到來,是農民開始忙碌于農事活動的日子。這個節日體現了古代中國對農業的重視,以及對自然規律的尊重。13
4、土地神的誕辰:在南方地區,如客家地區,二月二同時也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為“土地誕”。人們會舉行“土地會”等慶祝活動,以示對土地神的敬意和祝福。3
5、其他習俗:在北方地區,二月二期間還有吃豬頭肉、理發的習俗,象征著新年新氣象,以及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每到農歷二月初以后,黃昏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仍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有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當日21時以后,角宿上的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的兩只犄角)從東方的地平線上浮出。其中,角宿一是明亮的一等星,放射著藍白色光芒,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升越高。“蒼龍七宿”升起的時間會越來越早,天黑后露出地面的部分也會越來越多。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土壤解凍,春風化雨,大地返青,全國的春耕生產由南向北漸次展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這一天,非常重要的一項習俗活動是理發,亦稱“剃龍頭”,有鴻運當頭之意,是好運和收成好的一個暗示,所以這個節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東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宿象征龍角,亢宿象征龍頸,氐宿象征龍胸,房宿象征龍腹,心宿象征龍心,尾宿、箕宿象征龍尾。和國際通用的星座對應來看,“蒼龍七宿”分布在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和人馬座。其中,角宿和亢宿在室女座,氐宿在天秤座,房宿、心宿、尾宿在天蝎座,箕宿在人馬座。“在冬季,‘蒼龍七宿’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后也看不見它們。二月二這天,其中,角宿一是明亮的一等星,放射著藍白色光芒,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