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古人通過節氣來劃分季節,現代生活中大家似乎更喜歡用平均溫度來劃分氣候季節,知道溫度連續下降,才會認為是秋天的到來,但立秋節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節氣的含義有哪些
立秋節氣的含義是秋季到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日期是每年的八月七日至九日,其氣候特點是溫度下降、會降雨、有風暴。且在立秋時節,飲食方面應多吃蜂蜜、銀耳、梨、菠菜等具有滋陰潤燥的食物。
“立秋”還是一個收獲的標志,所謂“秋不涼,籽不黃”,對于立秋,更多是有利農事的收獲。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因此也稱之為立秋。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人們會有啃西瓜或者香瓜的習俗,據說這樣既可以不生秋痱子,又可以避免拉肚子。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這是人們在豐收之后對神仙的答謝,現在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著這個習俗。
貼秋膘
在夏天時,人們會因天氣炎熱而食欲不振,因此可能會體重減輕,到了立秋,這個時候天氣涼爽,人們會選擇在這一天吃各種各樣的肉類,增加營養,彌補夏天的損失,象征著“以肉補膘”,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喝立秋水
在四川等地方,在立秋的時候,人們會喝立秋水,在立秋正刻,全家人都要喝一杯水,可以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吃雞蛋
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祈福
在常州的武進地區,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時候,常州經常發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民也會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驅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著“爭秋奪福”的說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立秋后表示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季節轉換,南方地區的降雨量、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立秋表示季節轉換的開始,但并不表示氣溫會立即下降。“三伏”中的末伏還在立秋節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