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養生以溫補氣血強健筋骨為主。宜晚睡早起,午飯半小時后適當午睡,最好不要坐著或和衣睡。衣著不宜頓減,“春捂”是春季穿著要遵循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谷雨氣節的特點與風俗,供大家參考。

谷雨節氣的特點是降水明顯增加,氣溫逐漸升高。谷雨的風俗有祭倉頡、吃香椿、賞牡丹、喝谷雨茶、祭海等。谷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谷雨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于桑。”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養生中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同時由于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
谷雨時節,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帶也已進入夏季。
谷雨有祭倉頡的風俗。這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據《淮南子》記載,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當天下了一場谷子雨。倉頡死后,人們把他安葬在他的家鄉——白水縣史官鎮北,墓門刻了一副對聯:“雨粟當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橋陵。”每年的谷雨,“倉頡廟會”都會在陜西白水縣如期舉行。
北方谷雨食香椿風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河南、四川等地還于谷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游樂聚會。
1、谷雨節氣的特點是什么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養生中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同時由于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2、谷雨節氣的由來是什么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關于谷雨節的來歷,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并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谷米,后人因此把這天定名谷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3、谷雨節氣有什么習俗
1、谷雨祭海
谷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2、禁蝎咒符
舊時,山西臨汾一帶谷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蝎”。陜西風翔一帶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見需求量是很大的。
3、走谷雨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4、喝谷雨茶
南方谷雨摘茶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5、谷雨食香椿
北方谷雨食香椿習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1、飲食養生
這個季節在飲食上要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適宜多吃具有祛風濕、舒筋骨、溫補氣血功效以及具有滋陰養胃、降壓降脂、抗菌消炎、清熱解毒、養血潤燥功效的食物,如參蒸鱔段、菊花鱔魚、生地鴨蛋等。
2、起居養生
谷雨到來,暮春到了,萬物生長漸旺,天氣也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因此早晚時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風,以防感冒;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預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的發作。
3、精神養生
在情志、運動方面也如清明節養生一樣,保持心情舒暢、心胸寬廣,聽音樂、釣魚、春游、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肝火。
1、百合蓮子銀耳羹
將銀耳用溫水泡發,大約半個小時后洗凈。剪去根部,用手將銀耳撕開成一小片,同時,蓮子,百合,枸杞也分別用水泡發;將撕好的小片銀耳放入砂鍋內,倒入足夠多的清水,開大火煮開后,轉文火煲約2個小時;將銀耳煮到濃稠狀態,再放入冰糖攪拌,然后倒入蓮子再煮半個小時左右;最后倒入百合和枸杞,煮15分鐘即可。
2、香椿拌豆腐
做法:將豆腐切塊,放在鍋中加清水煮沸,瀝水,切丁;將香椿洗凈,稍微焯一下,切成末備用;在碗中放入鹽、味精、麻油。加入香椿攪拌均勻;最后淋在豆腐上再輕輕地攪拌均勻即可。
3、豆蔻砂仁荷葉飲
做法:將荷葉洗凈,切碎,與洗凈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沙鍋,加足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鐘,用潔凈紗布過濾,取汁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有消食寬脹,行氣和胃。
4、蘑菇炒山藥
做法:將蘑菇洗凈,用熱水泡至變軟,泡菇水留下備用。山藥去皮切小片,芹菜切小片。油熱后,加入蘑菇、山藥、芹菜炒熟,接著倒入泡菇水,待湯汁略收干后,加入適量淀粉勾芡,加入適量醬油或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補腎益精,增強人體抵抗力。
5、海帶銀耳羹
做法:將海帶洗凈切碎,銀耳泡發后與海帶一起加水用文火煨成稠羹,加冰糖適量。1日內服完,可常服。
功效:有疏肝、補脾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