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三候特征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動物學家認為,“玄鳥”在這里指的是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
一候玄鳥至,玄鳥就是燕子,屬于季節性候鳥,春分時節北方天氣變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飛回北方,銜草含泥筑巢居住,又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發聲,雷鳴之后再過五日,看見閃電。雖說驚蟄有雷聲,可是真正多雨的時節是在春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雨水增多,空氣潮濕,于是有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由于雨量漸多,伴隨著的是雷聲和閃電。這時人們經常可以看見從云間凌空劈下的閃電。
古代的文人們將這些自然現象想象成有生命的神仙,寫進了作品中,于是在中國的文學上就出現了風師、雨伯、雷公、電母這些神仙的模型。伴隨著此時節氣開放的,是二十四花信風中的海棠、梨花和木蘭花。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節,農歷日期不固定,這時太陽到達黃經春分0°。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雞蛋勻稱光滑的曲線是它難以豎立起來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廢寢忘食兩年多,天天練畫蛋曲線,這為他后來成功地塑造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民間把臉龐稱為“臉蛋”,并以蛋形作為臉龐美麗與否的標準,充分說明了中國人民高超的美學鑒賞水平和蛋形的美學屬性。
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一直找不到蛋形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就連數學家也只能憑借直尺和圓規來近似作出蛋曲線。難怪畫了成千”二萬個蛋圓的畫家也說,沒有兩個是一模一樣的。直到現代,數學家才找到蛋曲線的數學方程,終于解開了蛋曲線作圖這個困惑幾代人的難題。
今天,造型為蛋形的汽車、飛艇、橋梁、隧道、體育館、音樂廳和其他建筑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們完善地實現了科學與文化、科學與藝術、科學與美學的結合。
或許,這些蛋形物體和建筑的流行,正是中國古代春分“豎蛋”民俗給予的靈感。
1、少到野外受風防腹痛
因春天風大,中醫以為風木克脾土,素常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呈現腹痛拉肚子。所以勁風天應少到野外受風,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理中丸。春分前后,要避免受涼。春分期間風多、風大,易傷風流涕,養生要多到野外訓練身體,增強免疫力。
2、多喝水,多喝粥、湯
春天木旺,耗費的水分相對大,多飲用水、粥、湯,可清除肝熱補充體內水分的流失。
3、食物的搭配、烹調上注意陰陽互補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在搭配、烹調時候,要充分考慮。
比如說,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添加蔥、姜、酒、蒜、醋等發熱的調料,可緩解寒性食材的寒涼;在食用牛羊肉等發熱食材后,就要配上一些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功效。
4、干姜燉湯防五更晨瀉
春分正本應是陰陽平衡的期間,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實質更易顯露出來,常發作五更瀉又名雞鳴瀉,特點是餐泄,即是五谷不化的腹泄。平常可常用干姜燉湯或吃干姜燉雞湯。
1、吃驢打滾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春分有吃驢打滾(也叫豆面糕)的習俗,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將面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磨成粉。制作時將蒸熟的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搟成片,然后抹上紅豆沙餡卷起來,切成小塊食用。
2、吃春菜
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有個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嫩綠的、細棵的、約有巴掌那樣長短的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吃起來湯鮮味美,還有特別的寓意,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吃春菜、喝春湯有祈求家宅安寧、身強力壯的意思。
3、吃蘿卜
揚州人還有春分吃蘿卜或蘿卜絲餡的包子、春卷的風俗。這時吃蘿卜不但能上下通氣,還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春季養生保健的各種蔬菜中,效果最好的當屬蘿卜。白蘿卜具有清熱生津、理氣、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熱生津,煮熟偏于行氣消食,春季食用,可用來防治痰多咳嗽、咽痛、傷食腹脹、便秘等病狀。現代醫學認為,蘿卜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纖維素也可促進排便,利于減肥。如果想利用蘿卜來排毒,可以選擇生食,打成汁或涼拌、腌漬均可。
4、吃太陽糕
“太陽糕,步步高”。依照舊時老北京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令食品,寓意“太陽高”。不但“太陽糕”的寓意美好,而且糯米和內餡的設置也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養生理念。太陽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制成,上面用紅曲水印昂首三足雞星君(金雞)發像,或在上面用模具壓出“金鳥圓光”代表太陽神。太陽糕每五塊為一碗,頂端還插有一只寸余高的面捏小雞,十分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