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之后,對于很多農民來說,這個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每年這個時間開始之后,農民就會開始種適合的菜,在秋天的時候就會獲得收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水節氣可以種什么菜,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水節氣可以種什么菜
1、日光溫室內早春茬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蘆苗開始定植。大棚早春茬栽培此時應及時施肥整地;大棚栽培的甘藍、菜花苗可以定植;春地膜露地的辣椒、番茄、茄子此期開始育苗,這個時間幼苗會開始成長。
2、此期中小棚短期覆蓋的黃瓜、西葫蘆抓緊育苗。
3、大棚、中棚雙膜覆蓋的菜豆和豇豆2月下旬開始播種,這個時間播種就是最好的時間。
4、2月下旬可在溫室、大棚中培育早春大白菜苗,注意夜溫不可低于13℃,以防春化。大棚春蘿卜此期也可以種植。
5、在12~1月份于保護條件下培育的茄果類菜苗,此時已到2葉或3葉1心,要及時分苗,提倡采用營養缽護根分苗。農諺“有苗一半收,壯苗多收半”說的就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性。番茄苗2葉1心時正是花芽分化關鍵期,因此,要特別注意溫度管理工作,保持夜溫不低于12℃,以利花芽正常分化,否則長期低溫,番茄容易畸形,因此水溫和環境都是很重要的。
雨水節氣農業小知識
氣候:雨水節氣的到來預示著冬季干冷天氣即將結束,氣溫回升,濕度增大,雨水增多,雨水節名符其實。實際上,我縣二月下雪的幾率比一月份還要高。
農事:雨水節氣,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水的時期,有“尺麥怕寸水”之說,要抓好“力保面積,看苗施肥,清溝排水”的田間管理。冬暖常常孕育著春寒,雨水節氣正值冬末初春的過渡季節,冷暖多變,油菜、大小麥易受低溫凍害,要采取培土施肥等防凍措施。
雨水節氣適合做哪些運動:
1、脾胃揉“足三里”
常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調虛、養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強壯身心的大穴。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能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這個時間做一些養生的活動,對于自己的身體是比較好的。
2、疏肝氣推搓兩肋
年初工作比較繁忙,對于壓力較大的工薪階層而言,難免會有肝氣郁結的時候。怎么辦呢?試試疏肝的運動——推搓兩肋法。即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以雙肋部位有溫熱感為佳,這樣對于自己的身體是很不錯的 選擇。
1、多喝湯粥養脾胃
雨水時節,人的脾胃容易虛弱,此時應多食湯粥以滋養脾胃。湯粥容易消化,不會加重脾胃負擔,山藥粥、紅棗粥、蓮子湯都是很好的選擇。如果將湯粥配上適當的中藥做成藥膳還能滋補強身。如可根據初春時節肝氣旺盛的特點,在藥膳中加入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首烏粉等升發陽氣之藥材。
2、不吃辣,放燥熱
雨水時節,空氣濕度增加,但氣溫仍然很低,因此此時的天氣寒中帶濕。在這種環境下,人體往往預熱壅阻。此時若吃燥熱的食物無異于“火上澆油”。預熱讓人想吃涼東西,但吃涼過多,則會使臟腑為濕寒所傷,出現胃寒、腹瀉等癥狀。所以,雨水時節飲食應以中庸為原則,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熱之物。冷飲、辣椒都是應當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別是白酒。
3、多吃溫性的食物
雨水時節應少食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雨水時節適合就是調理脾胃,所以在飲食上要多吃溫性的食物從而對脾胃進行調補。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作為要藥膳的調理品。
疏肝養心,健脾祛濕
“雨水”節氣的意義就是降雨開始,這個時間段早上的時候有露、霜出現。不過隨著降雨增多,寒濕之邪比較容易困著脾臟,濕邪留戀,非常難去除,此時人們可能會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所以說在“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人們還需要保持肝氣調和順暢。
在雨水節氣的時候,人們需要注意天氣變化無常,這個時候大家非常容易受到情緒波動,會有心神不安的情況,這個癥狀對高血壓、哮喘等患者尤其不利。所以在平時人們需要保持心境平和,養心護心。還應該要讓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臟。
遠離油膩,食粥養胃
“雨水”時節可以說是萬物生發之始,在這種陽氣發越之季,人們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此時需要少吃生冷、油膩之物,還應該要顧護脾胃陽氣,大家可以適當的進食鯽魚胡蘿卜、山藥小米等食物,這些物質具有比較好的健脾養胃的效果。
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故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這一時期有兩種蔬菜值得推薦,即豆苗和薺菜。
1.紅棗粥
雨水節氣的時候,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俗就是喝紅棗粥。因為紅棗補氣補血,而雨水節氣的時候喝紅棗粥可以很好的補充營養,調理身體,所以這個飲食習俗也延續到今天,一到雨水節氣,很多老人都會煮紅棗粥給孩子們喝。
2.薏米赤小豆茯苓茶
雨水節氣空氣濕度比較大,所以人體當中的濕氣比較重,因此在雨水節氣的時候,家家戶戶也會準備好薏米,赤小豆,茯苓,將它們先放在鍋里炒熟,然后再一起放入水中煮水,制作成薏米赤小豆茯苓茶來喝。雨水節氣每天喝點這個茶祛濕又好喝,非常的不錯,這也是雨水節氣大家都會喝的一道茶,趕走身體當中的濕氣。
3.蘿卜絲餅
到了雨水節氣,蘿卜絲餅也是大家都愛吃的傳統美食。將蘿卜切成絲 加入各種調味料腌制一下,然后和上面粉制作成好吃的蘿卜絲餅,放入油鍋當中煎至兩面金黃,吃上去外脆里嫩,透著蘿卜絲的咸鮮,味道特別好。所以一到雨水節氣,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蘿卜絲餅給家人們品嘗。
4.鮮筍
雨水時節鮮筍大量上市,因此鮮筍自然也是在這個時節不可或缺的美食。一到雨水時節,大家都會用鮮筍制作各種美食,比如鮮筍燉雞,鮮筍咸排湯,油燜鮮筍等等,或者直接把鮮筍切成片或者曬制成鮮筍干,又脆又鮮,是這個時節不可多得的美食之一。
勿過早減外衣
“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于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頭易疼痛。
洗頭及時吹干
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干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吃食物以平性為宜
“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令人“貪涼”,過于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