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食節這一天,人們有吃冷食的習俗。其實,除了吃冷食之外,人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禁火。今天小編整理了寒食節禁煙禁火的原因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寒食節禁煙禁火的原因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干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節。
禁火節后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愿受賞,攜老母隱居于綿山。后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愿為官。躲避山里,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于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蠟燭在古代是非常昂貴的東西,所以寒食東風傳蠟燭的意思就是賞賜給這些官家們的一個禮物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沒有東西吃,他的隨從介子推割自己一塊肉給他吃。后來公子重耳做了國君,跟他的隨從都得了封賞,只有介子推沒有接受封賞,后來帶他的母親隱居山中,不愿意出來。公子重耳后來放火燒山想逼他出來,可最后介子推沒有出來,和他的母親被火燒死了。公子重耳(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每家每戶都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這一天禁止燒火做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