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曾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雨水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時下之時正值雨水多發季節,那么大家知道二十四節氣雨水有什么特點?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雨水節氣的特點有哪些,供大家閱讀參考。
二十四節氣雨水有什么特點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節氣時段為雨水日起,到驚蟄日前(公歷3月4-5日)結束。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并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并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既不甘退出主導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后,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1、勿過早減外衣。“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于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
2、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頭易疼痛。
3、洗頭及時吹干。洗頭之后應及時用熱風機吹干。否則,水濕留于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于頭,由表及里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干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癥。
4、吃食物以平性為宜。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令人“貪涼”,過于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癥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忌諱野外防火
在我國壯族地區,谷雨日忌諱在野外放火。當地的老人們認為,谷雨是下雨的好時節,這天在野外放火就會激怒雷公電母,他們會因此而報復人間,不給下雨,民間就會連續干旱,影響農業生產。所以,這天即使要去拜山掃墓,也不會有人在野外放炮、上香、燒紙錢。
忌諱串門
《孟子》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桑林在某種意義上,成了古人理想國的象徵征。有村莊處,必有桑林。“谷雨三朝蠶白頭”,谷雨前后,任何人不得去左鄰右舍竄門,即便是衙門的官差也不得下鄉,以免沖撞了蠶神。等蠶上山了,祭過蠶神嫘祖,方才解禁。
忌諱不下雨
有農諺說谷雨:“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無雨,后來哭雨。”多數人認為谷雨不下雨,當年就要干旱,就不會風調雨順,莊稼長不好,也沒有好收成。還有農諺云:“谷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所以谷雨下雨是好兆頭。谷雨不雨,亦為荒年之兆,民間忌之。湖南龍山一帶,以谷雨日下雨為吉,有諺語“清明宜明,谷雨宜暗”。
“雨水”節氣是第二個節氣,雨水期間,氣溫開始回暖,溫度可達到零度以上,草木萌動,大雁北遷。有俗語:雨水有雨,一年多雨。山東、河南等地開始給麥田除草、追肥、澆灌、給果樹剪枝。四川盆地,桃李含苞,嫁接果木,植樹造林。長江流域從事的農活更多。
春節之尾的節氣就是“雨水”。雨水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就是“填倉節”。據宋《東京夢華錄》記載,正月二十五的填倉節,人們去市場上買豬、牛、羊肉,盡情地吃。如果客人來了,就拼命地讓客人吃肉,直至吃完。相傳,正月二十五是倉神的生日,與糧倉有關的行業都要設供祭祀。有的地區以飽食表示填倉,有的地區用灶灰、谷糠為倉。倉神的原型是倉星,也有說韓信,韓王爺的。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初候,獺祭魚。
獺,一名水狗賊,魚者也;祭魚,取魚以祭天也。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游,則獺初取以祭。徐氏曰,獺祭,圓鋪圓者,水象也,豺祭,方鋪方者,金象也。
二候,候雁北。
【《月令》《漢書》作鴻雁北】雁,知時之鳥,熱歸塞北,寒來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陽氣既達,候鴈自彭蠡而北矣。
三候,草木萌動。
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發動矣。是為可耕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