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打雷有什么說法
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還沒有到驚蟄節氣就已經出現了打雷、降雨的天氣了,那表示在后期主要是以低溫陰雨天氣為主,并且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而這樣是不利農作物的種植和收成的。因為驚蟄節氣一到,農民就要開始忙著春耕了。而這個期間如果天氣持續低溫、陰雨,那對于農民春耕是不利的,同時低溫天氣還會導致農作物發芽、播種推遲,自然生長周期會受到影響,產量當然就會不高了。
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
這是在高山地區所流傳的一句農諺,其意思是說在驚蟄節氣前就提前打雷下雨了,那對于高山地區的農民來說是好事情。因為山區的農田地勢高一些,而這樣的地勢也是有優勢的,那就是利于其儲水和排水,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驚蟄節氣到來,這個節氣萬物復蘇。而且驚蟄時節的時候,溫暖的天氣剛剛回歸,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在中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古時候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蘇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預防。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一整年之中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有很好的寓意。
祭白虎
傳言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驚蟄這一天都會開口噬人,甚至阻撓你的前程發展。所以在驚蟄那天,民間都有“祭白虎”的習俗,寓意化解是非口舌,來年運勢更好。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它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拿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殺蟲日
《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糝門限外,可絕蟲蟻。”驚蟄日到來,也意味著太陽已經到達黃經345度。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的冬眠動物。在驚蟄時期,人們會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以及各種霉味。或者拿石灰灑在門檻外,以此來杜絕蟲子的騷擾。
打小人
每年驚蟄那日,你會看到有些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驚蟄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泄內心的不滿。現在大部分人打小人,一般是求在新的一年里能萬事如意。
防感冒
梨素有天然礦泉水的美稱,多汁可口,清肺養肺,清熱降火,潤肺祛燥,適宜冬春交替季節,有發熱和內熱的病人食用,由于梨子營養素豐富,常吃梨還能有效預防感冒。
潤燥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養肝
春季陽氣初升,正是養肝的季節,梨子中含有較多的糖類物質和維生素,有一定的保肝護肝作用。
補水
春季人們出現皮膚瘙癢,口鼻干燥的時候很多,梨子具有潤燥消風之效,春季可以多吃梨潤燥止咳,補充水分,緩解身體干燥現象。
驚蟄吃梨
民間有農民流傳俗語“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梨與離諧音,民間相傳,驚蟄吃梨可以和莊稼蟲害遠離,寓意祈愿風調雨順豐收有余。
驚蟄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驚蟄日農民吃炒豆的習俗,人們將黃豆浸泡在鹽水里一段時間,然后在鍋里炒出噼啪之聲,意思是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所發蹦跳聲音。
驚蟄蒙鼓皮
在一些農村驚蟄這天要蒙鼓皮。相傳驚蟄時節雷神敲響鼓,喚醒萬物,春神到人間,民間也要順應天時蒙鼓皮,以助神威。
驚蟄祭白虎
農村老人講,驚蟄這天祭白虎能夠祛百邪,除百害。如果覺得年頭不順犯小人,要在驚蟄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順利,驅除小人和病害。
驚蟄吃烙餅
在部分農村,驚蟄之日烙的餅子上要有龍鱗的圖案,包的餃子上要有龍牙,用龍在人間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驚蟄祭雷神
農村老輩人說,驚蟄是雷神節日,有俗語云,天上雷公,人間舅公,說的是雷公地位的重要性,驚蟄祭雷神,以盼雷神喚醒萬物,春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