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二個節氣,雨水一來,也就意味著寒冷的冬季即將過去,而隨之而來的便是生機盎然的春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水節氣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水節氣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雨水節氣過后,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因此,在這個時候,養生保健最關鍵的就是保護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溫。這是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則人體營養利用充分,反之則營養缺乏,體質下降。古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具體來說,我們養生保健應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事項一:不宜劇烈運動
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特別是北方,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過于激烈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運動。
注意事項二:要做好春捂工作
雨水節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是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注意事項三:注重調解飲食
雨水節氣,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干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可多食大棗、蓮子、山藥、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注意事項四:要心平氣和
靜心則氣血平穩,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傷心氣。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態。同時還要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盡量少同房
雨水節氣中,降水增多,很多可能造成連日陰雨連綿。連綿的陰雨天氣里,因缺乏光照,會導致濕氣較重。金代著名醫家劉完素在《宣明方論》中指出:“濕氣先傷人之陽氣。”因此,雨天性愛容易損傷男性腎陽氣。尤其一些原本體質較弱,平時有腰疼、黑眼圈問題的男性,在雨天性愛可能損耗腎氣,導致腰膝酸軟、臉色蒼白、頭暈等問題。
陰雨天也并非絕對不可有性生活,需要做好一些準備:最好開啟空調除濕功能,注意私處衛生,多補水,注意給腰腹部保溫。夫妻還可以相互按摩腰部,具體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緊按腰部,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的長強穴。
忌諱無雨
在古時,人們都是看天吃飯。雨水是農民盼望老天恩賜的禮物。春天里,綿綿密密的雨水表示今年將是豐收的一年,所以雨水這天忌諱無雨。諺語說:“雨水不落,下秧無著。”雨水不下雨,下秧就沒有著落了。
喜進厭出
雨水節氣中的填倉節這天。人們講究喜進厭出。各家各戶均不向別人家借東西,即使有人來家里借東西也必須拒絕。舊俗農民賣糧忌在此日。相反糧店收購糧食卻喜歡在此日。
水獺捕不到魚
有些地方雨水禁忌水獺捕不到魚。《周書》時訓篇說:“雨水之日,獺祭魚;后五日,鴻雁來;后五日,草木萌動。”獺是水里的動物,樣子像小狗,喜歡吃魚,常常在捕了一條魚之后,把它咬死放在岸邊,再下水去捕,等捕來的魚在岸邊堆得足夠多,能讓它吃一頓了,才會美滋滋地把魚吃一下肚:,因為魚排列得像祭神時的供品,所以稱之為“獺祭魚”。
1、拉保保
拉保保就是給孩子找干爹。這項有趣的風俗活動源自我國川西一帶。因為古時候我國的醫療條件不好,家里兒女染病是父母長輩最操心的。為了讓兒女們能夠遠離疾病,健康平安的成長,父母就寄托神靈,拜佛燒香為兒女求神問卦,看需不需要找個干爹。找干爹的目的就是希望干爹能夠庇護孩子長大,帶給孩子福氣。這個習俗經過代代相傳,久而久之就演化為一方之俗,傳承到現在更名為“拉保保”。
2、回娘家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正月初二回娘家,那時春節習俗,雨水節回娘家的習俗流行依然于川西一帶。雨水節這天,出嫁的女兒們“身穿大紅襖,頭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臉上擦。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兒喂!“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3、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炒稻谷糯米。通過爆炒稻谷糯米,炒出米花,來寓意莊稼是否豐收。爆出的糯米花越多,則收成越好;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漲價。
4、接壽
我國有些地區,在雨水這一天,有個民俗是女兒給父母、女婿給岳父母送節。送節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這就稱為“接壽”,祝福父母長命百歲、身體健康、福如東海。
1、雨水節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2、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特別是北方,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過于激烈的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運動。
3、雨水節氣,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干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可多食大棗、山藥、蓮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4、雨水之后空氣中水分增加,不僅導致氣溫偏低,而且寒中有濕。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市民不要過早減去衣物,應多捂一段時間,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1.紅棗粥
雨水節氣的時候,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俗就是喝紅棗粥。因為紅棗補氣補血,而雨水節氣的時候喝紅棗粥可以很好的補充營養,調理身體,所以這個飲食習俗也延續到今天,一到雨水節氣,很多老人都會煮紅棗粥給孩子們喝。
2.薏米赤小豆茯苓茶
雨水節氣空氣濕度比較大,所以人體當中的濕氣比較重,因此在雨水節氣的時候,家家戶戶也會準備好薏米,赤小豆,茯苓,將它們先放在鍋里炒熟,然后再一起放入水中煮水,制作成薏米赤小豆茯苓茶來喝。雨水節氣每天喝點這個茶祛濕又好喝,非常的不錯,這也是雨水節氣大家都會喝的一道茶,趕走身體當中的濕氣。
3.蘿卜絲餅
到了雨水節氣,蘿卜絲餅也是大家都愛吃的傳統美食。將蘿卜切成絲 加入各種調味料腌制一下,然后和上面粉制作成好吃的蘿卜絲餅,放入油鍋當中煎至兩面金黃,吃上去外脆里嫩,透著蘿卜絲的咸鮮,味道特別好。所以一到雨水節氣,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蘿卜絲餅給家人們品嘗。
4.鮮筍
雨水時節鮮筍大量上市,因此鮮筍自然也是在這個時節不可或缺的美食。一到雨水時節,大家都會用鮮筍制作各種美食,比如鮮筍燉雞,鮮筍咸排湯,油燜鮮筍等等,或者直接把鮮筍切成片或者曬制成鮮筍干,又脆又鮮,是這個時節不可多得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