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時間一般在每年10月23日前后,是一個標志著秋天到冬天的節氣,那么霜降節氣的含義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霜降節氣的含義有哪些
霜降節氣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每年公歷10月22日至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10度為霜降。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中國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蜇蟲咸俯。霜降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等等一些農事活動。
霜降節氣是在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結霜的植物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天氣寒冷需要添加衣物。
霜降養生有三防,一防秋燥: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易出現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膚干燥等現象,燥易傷津。
二防秋郁:
晚秋時節,天氣漸冷,草木枯黃,落葉落果,萬物蕭瑟,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
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生關鍵應注意做好“外御寒、內清熱”。霜降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俗語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最好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可以驅除寒冷防止風濕。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戌;太陽黃經為210°;于每年公歷10月23—24日交節。
進入霜降節氣后,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氣。
由于“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霜降”節氣反映的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并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
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天氣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進入霜降節氣后,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活動越來越頻繁,晝夜溫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華南地區,氣溫的起伏愈發明顯;而西北、東北的部分地區早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個節氣,人們同樣非常重視,各地還有祛兇、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東煙臺等一些地方,霜降這一天人們要去西郊迎霜;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同時,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此外,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