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標志著秋天到冬天的過度,俗話說“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后,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霜降節氣的習俗是什么,供大家閱讀參考。
霜降節氣的習俗是什么
1、霜降吃柿子
在泉州,福建,每到霜降時節要吃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還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2、霜降登高
重陽節沒有登高的朋友,在霜降這天你可以選擇去登高遠眺了。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
3、霜降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4、霜降拔蘿卜
在山東地區,有句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所以山東人霜降喜食蘿卜。農諺有“霜降蘿卜”一說,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溫差大,露地蘿卜不及時收獲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卜品質和收成。
5、霜降吃鴨子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我們北方常說的“貼秋膘”。在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他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卜,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體暖和強健。
霜降就是秋之末,冬之始,初霜開始降臨,此時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但是霜降節氣并不表示會降霜,霜降后天氣逐漸變冷,露水開始凝結成霜。
1、二十四節氣最早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的,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戌時為霜降。
2、現在根據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10°時為霜降,時間為每年公歷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釋義:節氣名。在每年公歷10月23日或24日。中國黃河流域出現初霜。
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霜降時節,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風俗,就像大家都熟知的清明節掃墓、重陽登高、端午節吃粽子、中秋賞月等等都是長久以來傳承下來的節氣民俗。關于霜降,百姓們自然也有自己的民趣民樂。
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